测试外包管理是指企业将自身的软件测试工作委托给外部专业的测试服务提供商,并对整个外包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预期的测试目标。以下是关于测试外包管理的一些关键方面:

外包前准备
明确测试需求:清晰定义需要测试的软件系统、功能模块、测试类型(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测试环境要求以及预期的测试结果等,以便准确评估外包工作范围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潜在的测试外包供应商,如行业推荐、在线搜索、参加行业展会等。评估供应商时,要考察其专业能力,包括测试团队的技术水平、经验和资质;过往项目经验,尤其是与本企业所在行业或类似项目的合作经验;服务质量,可通过参考客户评价、案例分析等来判断;价格与成本,确保报价合理且符合企业预算。
签订合同: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中应明确服务范围,详细列出供应商需要承担的测试任务和交付物;服务水平协议(SLA),包括测试执行的时间周期、缺陷发现率、问题解决响应时间等质量指标;付款方式,明确付款的节点、金额和条件;知识产权与保密条款,确保企业的软件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供应商对测试过程中涉及的企业机密信息严格保密。
外包过程管理
沟通协调: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如每周或每两周的项目会议,让供应商汇报测试进展、问题及解决方案,企业也可及时传达需求变更或其他重要信息。同时,保持日常的沟通渠道畅通,方便双方随时就具体问题进行交流。
监控进度: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时间表,并要求供应商按照计划执行。通过项目管理工具或定期的进度报告,跟踪测试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测试工作按时完成。
质量控制:审查供应商的测试用例,确保其覆盖了所有关键的功能和场景,符合测试需求和标准。定期检查测试执行的记录和结果,验证缺陷的发现、记录和跟踪处理流程是否规范。对测试报告进行严格审核,评估测试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包后评估
绩效评估:根据合同中的 SLA 和其他约定指标,对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计算缺陷发现率、测试执行准确率等指标,同时收集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对供应商服务态度、沟通协作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经验总结: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总结会议,分析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测试外包工作或企业内部测试管理提供参考。
关系维护与改进: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与供应商沟通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考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适当给予奖励或增加业务量;对于存在问题的供应商,要求其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若问题严重且无法改善,可考虑终止合作关系。
有效的测试外包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专业资源,降低测试成本,提高软件质量,但需要企业在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策划和严格管理,以实现外包效益的最大化。